Skip to main content

警报定义

在报警管理中 CODESYS,报警的定义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一般描述(ID、观察类型、消息文本等)

  • 报警原因描述(需遵守的表达式、限制、最短等待时间等)

  • 报警效果的描述(通知动作、确认方法、显示选项等)。

报警定义的各个部分以报警类别的形式分组。单个报警的定义在报警组中具有其中一个类别。定义的部分位于报警组中,并适用于该组的所有报警。

下面您可以看到关于警报配置的哪个对象中定义了警报的哪些参数和属性的概述:

报警类别

  • 优先事项

  • 归档是/否

  • 确认方法

  • 单一确认是/否

  • 报警状态转换时的通知操作

  • 可视化中的表示

报警组

  • 消息文本的文本列表

  • 归档对象

  • 失活变量

报警组内的单个报警

  • ID

  • 观察类型和要观察的表达

  • 个体失活变量

  • 报警类别

  • 消息文本

  • 待定时间

  • 锁存变量(例如,在消息文本中显示其他变量值或能够在在线模式下过滤警报)

  • 更高优先级的警报

    触发此警报即确认此处定义的警报

确认方式 个别确认

对于每个警报类别,您定义一个确认方法和一个或多个通知操作,以确保用户已注意到警报。确认方法指定在发生警报时处理哪些状态和状态转换以进行确认。

您可以使用通知操作来定义应为状态转换执行哪些操作。一旦用户确认了发生的警报,它就会从当前警报列表中删除。不同的确认方法在图表中进行了描述,这些图表可作为 确认方法 在报警类别配置对话框中。

报警条件

定义警报时,在观察类型中定义触发警报的警报条件。根据观察类型,您需要在 细节 列。根据观察类型,有不同的输入字段可用。

观察类型: 数字的上限下限超出范围范围内改变事件

观察类型示例 数字的PLC_PRG.xAlarm1 = TRUE

报警事件

警报事件被分配给 报警条件。虽然警报条件可以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但警报事件描述的是当前发生的变化。例如,从正常状态到警报状态的转变。

CODESYS 报警配置中,三类事件和各自的报警状态使用相同的名称。

事件类型: 积极的确认不活跃

消息不会作为副本保存在历史记录中。

影响:如果您对消息进行小幅修改(例如,更正输入错误),则此更改会影响历史记录,因为更正后的消息现在会显示在那里。但是,如果您完全重新配置警报(更改状态或条件并更新消息),则所有先前因配置过时而记录的警报都将在历史记录中显示新消息。请根据具体情况检查是否最好是添加新警报而不是升级过时的警报。